第二天:阿城--阎楼--阳谷--西湖--徐庄--舍利寺--古城---金堤--古云--濮阳。骑行7小时02分、134公里。乡镇的黎明早早地就有了响动,我惦念着海会寺,不到七点就走出了农家。一场大风过后,天蓝日丽,所有的景物都清晰生辉,连空气都觉得纯凉洁净。海会寺还未开门迎客,就先沿着寺院的围墙虔诚地走了一圈,也如藏传佛教一样的转山吧!我是今天的第一位游客,十元的门票合乎拜访的心理价位。在其间静静的游逛了好长一会儿,才见值守的僧人打开了殿堂的大门,一尊尊佛像金碧辉煌。海会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,后经乾隆、光绪年间两次扩建续修,形成了殿宇巍峨、楼阁连亘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,为华北五大寺院之一。寺中的古建虽然损毁,但现在尚存81间,且基本保持了原貌,这也是极具观赏的价值所在。其实海会寺分做三部分组成,除寺院外,还有纪念曾任山东巡抚刘襄的刘公祠,以及山西和阿城商人捐资所建运司会馆。我心满意足地步出寺院,又在寻找古运河时,在镇上吃了早餐,八点半钟在跨过曾经舟楫繁盛的大运河后,就再次骑上324省道了。徐徐的东北风正好助行,补偿了来时的艰辛。二十五公里到阳谷,因是景点曾看过,就匆匆浏览作罢,狮子楼、紫石街和博济桥都走到了。意外之得是发现了明代监察御史吴铠墓,便也停下来细看了一番。此时十点,传来大队人马已到朝城了。遂出城,欲沿324省道追赶,然骑到莘县徐庄,离朝城只一箭之遥时,一个路牌让我改变了行程。路牌显示,向南可达舍利寺和古城。知道古城,可再上金堤。而舍利寺,则误以为又是一座古迹了。骑到才知,此处原来是莘县的一个乡,现已并入古城了。寺院倒是有,曾经还有佛塔,但早就“扒”了,空留了一处地名。午间在遇上秦皇古堤遗址后,就到了古城,一口金代大铁钟高高挂起,被奉为圣物。简单午餐之后又踏上金堤,到下午近四点,就径直骑到了家中,于此完成了一个人的随性归程。
大风过后的海会寺,庄严精巧,朝晖之下,熠熠生辉
阳谷的主要景点,我们骑车都到达了
沿着寺院外墙转走一圈,以示敬意
海会寺,是清代典型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,还是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址
据大殿的碑文记载,海会寺系众商崇祀财神之地,因募得佛像者是东阿县海会庵僧隆性,因此就名曰海会寺了
大悲阁
精美的柱础飞龙石雕
梅花迎春
户牖观景
寺中的祝愿
求拜者的祈愿
击法大鼓
法物.木鱼
解脱之门
金刚,壁画
运司会馆在大寺西侧,系山西和阿城商人捐资所建,又称“山西会馆”
运司会馆院落两进,自成体系
海会寺由于日寇入侵,冯军进驻以及文革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,楼阁殿房仅剩下 81 间,佛像一空,石碑尽损
流经阿城镇西的京杭古运河,阿城曾经因此而繁盛
阳谷运河古镇--阿城,早餐
阿城至阳谷的324省道
阳谷狮子楼,水浒名楼
阳谷以狮子楼为中心,仿建了一条旅游街
紫石街,当时阳谷的繁华大街
武松打虎的庆贺仪式,曾在这条大街上发生
博济桥,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,曾是阳谷北通东昌、南达寿张、东去张秋的必经之处和交通要道
吴铠墓,在阳谷县城西南吴南园村西约30米处。吴铠是阳谷县城西关吴南园人,官至明代监察御史,有清正之誉
骑出阳谷城,重上省道324
路经莘县古城镇之北,有秦皇堤俗称秦堤,,遗址历经两千余年了
古城镇的金代大铁钟
此钟铸于金承安四年(公元1199年),高近三米,经近千年风雨侵蚀,仍条缕清晰可见。铸造如此精美,形体如此巨大的古代铁钟,极为罕见,屈指可数
2002年,为了保护历史珍贵文物,有知名人士捐资修建了钟楼,被奉为圣物
再次骑上金堤,回家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