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返回濮阳,特意改走浚县黎阳镇,沿线走访了城边的几个景点。纯属临时起意,原本是没有这项计划的。先是下了公路,在麦田间的土路颠簸中寻到了昔日的黎阳津遗址。在角场营村东南二里许有土台,现在其上新建了黄花寺。这就是黎阳津遗址。黎阳津作为古黄河上的重要渡口,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方渡口。黎阳津的古黄河瞭望台后来被称为四女台和龙虎台,上面的黄花寺是为纪念当年献身黄河的四位少女而建的。从四女台上下来,经过角场营村,又上了公路,来到了大伾山的脚下,先后停于杨玘屯泥咕咕展览馆和天宁寺大佛楼入口,最后流连在黎阳仓考古发掘现场。黎阳仓,这座建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的国家粮仓,历来地位重要,有“黎阳收,九州固”的说法,但在当地人的眼里,这座两年前轰动考古界、曾经电视直播的发掘现场,不过就是几座大土坑。到了“黎阳仓”,我却莫名地兴奋和满足,感到与著名的历史器物侥幸地有了立体的接触,是邂逅了一次大事件。半午,心满意足地往回赶,遭遇了一次扎胎换胎。午后到濮阳,骑了八十公里。
大伾山天宁寺大佛楼入口

黎阳津遗址
上面的黄花寺是为纪念当年献身黄河的四位少女而建的
当年,滑浚两县以河为界,河水经常决口,泛滥成灾,危害两县人民的生命财产。两县县官封建愚昧 ,却向河神祷告许愿:如若黄河不开口泛滥,,在七月十五日午时献四名黄花少女投入黄河,以酬河神
后来,人们为了纪念这四个死难的少女,在四女投河那段堤上建了寺庙,叫“黄花寺”,今寺址犹存

在黄花寺的遗址上,附近民间集资又复建起了新的黄花寺,并把捐资的功德碑砌在了墙体中
浚县手工艺泥咕咕延续数千年,是乡土中国的鲜明文化符号
浚县泥咕咕的主要产地是黎阳镇杨玘屯村,村里设立了浚县泥咕咕展览馆
浚县泥咕咕已经成为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”
古黎阳仓位于大伾山北麓,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,其遗址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
2011年11月,浚县聘请文物钻探队,对文献记载的黎阳仓所在地进行钻探调查。经过三次考古勘探,发现了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
2011年12月,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黎阳仓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,目前暂告一个段落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