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旅游人士说:“南有凤凰古城,北有凤凰古镇”。陕南柞水县的凤凰镇,亦称凤镇,位于秦岭南麓商洛市西部柞水县的东南部的社川河畔。据《柞水县志》记载,凤凰古镇始建于唐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,是自唐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老镇。清朝顺治初年,豫、鄂、川等地客商看中此处水运交通发达的优势,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。清道光年间因凤凰嘴至西安的骡马道辟就,水运至此而后通过水运发往湖北等地,商旅往来多云集于凤凰嘴,此地形成固定的集市。在嘉庆年间凤镇街广建街房门面,广招商客和手艺人,疏通汤(峪)谷(城)骡马驿道,金钱河水路航运,开通商流、人流、物流,新建街房百余间,商业一时繁荣之极,有“小上海”之称。在清末民国初年,商埠字号、店铺钱庄遍布满街,形成了二十二个大的商号。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、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。北方的山货土特产经马帮和人驮转至此,再经水路南下;而江南的丝绸、大米又经水路在此下码头,而后从旱路翻越秦岭送入关中。后来随着水运的枯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,凤凰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。尽管如此,在凤凰镇和周边地方,依然保留着许多老作坊和老手艺,如造纸坊、铁匠铺、丝织店等,当地人的生活中还依稀保留着古老的痕迹。因此,可以说凤凰古镇积淀着悠久的千年历史文明,创建古镇的先辈显示了非凡智慧和创造精神。凤凰镇的老街,虽然有毁有建,但总体上仍然凝聚着明、清和民国时期历史文化底蕴。现在保存完好的是明清古建筑一条街,长约一千二百米,地面用石条、石块铺就,呈“S”型东西走向,多数兴建于清代嘉庆年间,现有古建筑群142座,街面房屋由西向东呈阶梯形,各户间由马头墙连接,房屋前檐雕龙画柱、飞鸟走兽,建筑布局为前庭后院,颇具江南风格,是陕西保护最宏大最为完好的古民居,被史学家称为具有秦风楚韵的“江汉古镇活化石”。古街兴建者多属明清今湖北、湖南、安徽等地移民之后裔,其民居建筑风格完全继承了江汉古民居特色,反映了纯正的楚文化艺术特点。各户房屋山墙建有高出房面的封火墙,俗称“女儿墙”,以防邻房失火蔓延,表现出突出的安全防范和环保特色。房面以青瓦覆盖,前后檐全部镶有滴水瓦,以便滴水。山墙上方向外弧形突出,檐角勾起,鱼尾翘起,形成花墙飞檐,极为壮观。凤凰镇的古建筑普遍建于明清,历经几百年的历史,至今保存完好。项目以四合院为主、古建筑大体沿袭徽派建筑风格,较具地方特点。最具代表的建筑有“古钱庄”、“高房子”、“茹聚兴药铺”、“孟占先绸庄”、“康家大院”、“郭氏客栈”等,都古色古香,具有考古、科研、文化价值。2003年9月,柞水凤凰镇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(2016年4月1日下午游览)
评论